俄罗斯坦克博物馆竟珍藏着中国59式坦克:萨沙的兵器图谱第165期
作者:萨沙
本文章为萨沙原创,谢绝任何媒体转载
库宾卡坦克博物馆是俄罗斯的国宝,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。
谢谢美女摄影师拍完了所有的照片,萨沙带大家看一看。
萨沙的兵器图谱第165期
俄罗斯莫斯科的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里面,竟然有中国的59式坦克。
萨沙就问你:意外不意外?惊喜不惊喜?
59式坦克是中国第一代自产坦克,原尊是苏联赫赫有名的T-54坦克。
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》签订以后,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对华援助。
1955年11月,中国曾从苏联获得T-54及其改进型T-54A中型坦克的样车。
在1956年,苏联交给中国T-54A坦克的全套图纸和生产技术,派出了大量工程师和熟练工人来到中国。
1956年4月在包头动工建设中国国内第一家坦克制造厂——617厂(现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)。
即便如此,坦克的山寨并没有那么容易。
直到1958年底,第一辆用苏联提供的零部件组装的T-54A坦克下线。
至1959年,中国已完全掌握生产该型坦克能力。
1959年10月1日,首批国产的32辆T-54A中型坦克参加了建国十周年阅兵式。
1959年底,该型坦克生产定型,命名为“1959年式中型坦克”,简称59式坦克。
此时的坦克生产还是高度依赖苏联,大量钢材都需要从苏联进口。
所以,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以后,坦克的生产因缺乏原材料一度中止。
19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稀土应用于制造装甲钢,1963年试制成功国产装甲钢,包头617厂才开始大批量产。
生产59式坦克厂家还包括洛阳第一拖拉机厂,但产量不多。
看看,照片里面的毛子小伙,也对59式坦克很有兴趣。
我国一共生产了1万辆59式坦克,解放军自用的数量在6000辆以上,其余多是用于出口或者无偿军事援助。
客观来说,我国仿制59式坦克的起点还是比较高的。
59式坦克的综合性能,并不亚于二战期间大红大紫的德国虎式重型坦克。
而59式坦克的重量要轻得多,只有36吨,机动性更为优秀。
发动机为12150L型12缸V型水冷四冲程直喷式柴油机,额定功率520马力,额定转速2000转/分。
这个今天看起来很烂的发动机,在当年非同小可。
它是由位于山西大同的616厂(现为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)制造。而616厂是“一五”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。
坦克最大行程为440公里(公路)、外挂油箱后550公里,最大时速可以达到50公里,那个时代已经很不错了。
59式坦克安装的100毫米线膛坦克炮,是仿制D-10型坦克炮,由位于包头的447厂(现为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)制造。
该坦克炮还是不错的,发射穿甲弹的直射距离为1070米。
该炮可以穿透仰角30度下贯穿160毫米的装甲,强于二战德国黑豹式坦克75毫米 KwK 42坦克炮与虎式坦克的88毫米 KwK 36坦克炮,但不如虎王式(虎II)的88毫米 KwK 43炮。
在59式坦克诞生的时代,英美坦克正面装甲不超过120毫米,完全可以击穿。
59式坦克的防御能力,在当年来说已经很不错。
车体为轧制装甲钢焊接结构。车体前装甲厚约100毫米,车体侧装甲厚80毫米。
它有标志性的蛋壳形铸造炮塔,前装甲厚约220毫米。
59式坦克的防御能力,不亚于二战的虎式坦克,也不亚于同时代的英美坦克。
59式坦克是苏联五十年代的作品,到了今天早已过时。
在海湾战争中,我国卖给伊拉克的59式改进版69式坦克,被英美坦克直接打成零件状态。
实战中,曾有69式坦克,被美军坦克一炮打成对穿的。
69式坦克防御上顶不住,攻击上也很弱。
坦克无法击穿敌人正面装甲,由于观瞄设备和夜战设备过于落后,连敌人在哪里都不知道就被击毁。
到后期,伊拉克坦克兵一旦遭遇英美军队,直接丢弃69式坦克徒步逃走。
为啥?
69式坦克对英美坦克毫无威胁,反而会因为目标大,成为敌人优先攻击目标。
在对越自卫反击战,59式坦克也体现了很多问题。
其一就是五对轮导致复杂山地的机动性不足,被迫使用了鸡蛋壳坦克62式,被越南人打掉了很多,伤亡累累。
其二是坦克火力有限,尤其缺乏运动间炮击能力。而越军的反坦克武器众多,单兵也有大量RPG7火箭筒,59式坦克在攻坚战中停下来持续炮击,自己就非常危险。所以,有经验的坦克兵宁愿选择驾车不断移动,同时用机枪压制敌人,也绝对不会随意停下来连续开炮。
即便如此,在1979年参战的80辆59式坦克,也被击伤25辆,被击毁5辆。
海外战争以后,我国对59式坦克进行了无数的改进型号。
可惜,底子太薄,改进的余地是有限的。
即便外形已经面目全非,也是“远看炮塔吓死人,近看五对负重轮”。
自然,目前中国陆地的威胁并不大,潜在敌的坦克部队并不强大。
另外,新一代的96式和99式坦克都非常昂贵,以解放军装甲部队的庞大规模,一次性换装不太现实。
就像俄罗斯陆军仍然保留少量T-62坦克一样,我军也保留大量59式坦克,以每年300辆的速度逐步退役。
目前大约还剩2000多辆,也就是说59式坦克还会服役差不多10年。
59式坦克是我军坦克之母,不过它的最终版本就是VT-3外贸坦克了。
VT-3使用了很多新技术,比如楔型附加反应装甲以及FY系列双反装甲,使用下反式火控系统、自动装弹机、电脑化等。
VT-3坦克的各种战斗力指标,除了机动性以外,都大幅度接近96式。
不过,也就这样了,59式坦克已经没有继续改进的意义,还是早点退役吧。
俄罗斯坦克博物馆竟珍藏着中国59式坦克:萨沙的兵器图谱第165期